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草书的特点。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追求简便发展而来。唐朝以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是草书的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了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之作。 应时而生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草书”的特点。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追求简便发展而来。唐朝以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是草书的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了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之作。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