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首页 吉尼斯纪录 人类之最 中国之最 动物之最 植物之最 娱乐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五毛世界之最 > 娱乐之最 > 正文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更新:2018-06-04

今天我们来说说评书的今时今日。评书衰落,主要是演员问题,不只是年轻演员有问题,中老年演员也有问题。下工夫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节目如果连观众都拿不住,那还能叫艺术吗?很多段子,演员说得松松垮垮,最多抖个包袱,逗大家一笑,这就不是评书了,评书应该靠人物和故事。

今天我们来谈谈评书的今时今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在舞台上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在台下的努力要比台上多上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所以评书衰落的主要原因评书的演员在台下下的功夫不够多,没有用心思去准备,也没有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但是评书文化流传到今天,它的根基时还在的。

1、关于评书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2、评书学习流程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评书绝对不全是死纲死口,评书的师傅传授徒弟的是评书的道,所谓道就是故事梗概,评书的故事梗概跟话本小说绝对是不同,然后这些徒弟们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自己往里填东西,往里给自己的书加彩儿,哪能用暗笔,倒插笔,惊人笔,书外书等等。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那麽说评书有没有死纲死口的东西呢?也是有的,比如袍带、短打中的人物赞儿、盔甲赞儿、等等的各类赞儿都是死的,必须得背的。说书的先生们,每次上台就是自己算计好了,我从哪儿说到哪儿,然后上台去发挥去。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安静的中国人不一定安静。茶余饭后他们常常围在桌子边上闲侃一些来自东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见闻及乱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评书与逸闻怪谈。

3、评书用具惊堂木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国初法院法官使用)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惊堂木在评书中有惊醒作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避免欣赏者睡着。

4、评书内容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第一是人物赞,就是很常见的套话,比如大英雄就是五绺长髯,老道就是九梁道冠八卦仙衣,腰带一定是水火丝绦,女子一定是花容月貌这种,坏事包一定是雌雄眼。这样到时候才能信手拈来。第二就是情节,不能错也不能忘,在哪有倒笔,在哪有故事。什么人物以前交代过,什么人物是第一次出场,都要记住,而且这才是最难的。

关于评书的今时今日衰落 演员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评书的脚本必须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语言上要避免讹音、错觉或含混不清。例如,小说中常称贪吃的馋人是饕餮客,评书中也照这样说,很多人会听不懂。如果说这个人是馋鬼,又不够形象。其实传统评书里早已有了示范。


热门文章推荐

阅读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