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属于少数民族,被称为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大家知道哦云南大理吧,那是许多人旅游想去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人们友好,淳朴,风景更是宜人,小编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去那里,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还珠格格里她们就逃亡到云南,云南那也是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白族一个淳朴的少数民族。听
白族属于少数民族,被称为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大家知道哦云南大理吧,那是许多人旅游想去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人们友好,淳朴,风景更是宜人,小编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去那里,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还珠格格里她们就逃亡到云南,云南那也是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白族一个淳朴的少数民族。听说它是受汉族文化最深民族。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此各民族对白族的他称多达60多种,有;民家;那马;勒墨”等等,居住在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称为民家;居住在丽江、迪庆、怒江一带的白族,纳西语称之为;那马;,傈僳语称为勒墨;;藏语称之勒波,彝语称之为;娄哺洛本罗基颇,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o;罗苴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称呼。
在贵州威宁一带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称为、;七姓民、;。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洱海周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元朝之前,部分白族先民、部分彝族先民、部分傣族先民都曾被称作白蛮乌蛮;上方夷;下方夷;百夷;僰夷等带有;蛮;和;夷;的称呼;元朝以后,文化属性较为接近汉族的人群被确认为一个族群,并称之为白人白人;即当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统一族称,明清以后称为;民家;。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 三道茶 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 挪卫你 (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
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
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怒江兰坪白族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年初七不能出远门,大年初八不能从遥远的地方回家。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大理市的张仕绅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