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作为一部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效一部戏,动作流畅凌厉、一气呵成,给观众淋漓畅快之感。真正做到两方交手,讲求的不是招式可看性,无需飘逸抑或华丽,追求的正是这种近身肉搏间一刀决定生死的意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师父》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家国大爱,
《师父》作为一部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效一部戏,动作流畅凌厉、一气呵成,给观众淋漓畅快之感。真正做到两方交手,讲求的不是招式可看性,无需飘逸抑或华丽,追求的正是这种近身肉搏间一刀决定生死的意境。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师父》的魅力吧!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将“江湖”二字道出了无尽的凄凉。 民国,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它既有封建社会的遗风,又有着新时代的冲击。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标新立异和墨守成规一样危险。故事的主人公陈识自然是标新立异之人。他不甘困于南方,北上天津,想开宗立派。虽然纵使有德高望重的郑山傲协力,到头来陈识的立足之路也只是黄粱一梦,如同注定没落的武林。让人唏嘘。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然而,片中似乎掉了个个儿,师父陈识教了耿良辰拳法,而耿良辰却用自己的性命告诉师父什么才是习武之人应有的尊严和气节。陈识这个师父,当之有愧。他自觉背负一个门派全部的未来的使命,在他眼里,牺牲一个人,成就一个门派,不足为惜。而耿良辰,却一心想着为师父打出一片天地。最可悲的是,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一个无名的南方武术家,身怀绝技,想要在民国的武术之都天津扬名立万,开宗立派。 彼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 老舍写过,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这样的日子,才过去不久。 老祖宗钻研了几百年的玩意儿,在西洋的枪炮面前,好像突然就没用了。 武行却还都端着架子,把绝技藏着掖着,不传真学。 武馆成了赚钱的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算计师父,拉帮结派,以众欺寡,宗师们把寡妇顶在前面,用密不透风的规矩压迫着新人不能出头。 新人要成名,纵使一身好功夫,也不能跟整个武林做对。 只能在武林泰斗的指点下,用上不得台面的方法暗渡陈仓。 “一战成名”是小说里的事,现实中,要在门派林立的江湖插上一脚,立起一块招牌,就要深谋远虑,长远规划,时间三五年,布局和善后占去大半。 面子上扬名的事要做,里子见不得光的事也要做。 收徒弟,不为传艺,只为出卖。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坏了。
《师父》在精神层面上是可以与《卧虎藏龙》并列起来的,《卧虎藏龙》绘的是功夫的“意”,而《师父》显的是武人的“气”。但单说二者讲的是“武人意气”那又狭隘了,毕竟它们都带出了太多导演身上的“书生意气”。而这种“意气”,便是东方文化中独有的魂魄。
要把《师父》这部片子掰扯清楚,必须从本片的导演徐浩峰说起。徐浩峰从任何意义上讲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奇人,不仅传奇而且离奇,奇到我至今闹不清楚他到底叫徐浩峰还是徐皓峰,不仅我闹不清楚,新闻媒体和百度百科、豆瓣、时光都没有闹清楚。徐浩峰的二姥爷是形意拳大师李仲轩,徐浩峰幼时便曾与他习拳,却未拜师入门,传说他曾经从五楼跃身而下毫发无损。(我没在开玩笑,严肃脸)长大之后,徐浩峰并没有成为一名武师,而是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去做了师父。在《师父》之前,他就已经执导过两部影片,虽然屡获各大电影节提名,可惜都没有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什么鬼),第二部影片《箭士柳白猿》甚至未得公映。虽然影路不顺,但徐浩峰的小说却写得极妙,他笔下的民国武林自成一派,气韵皆存,光怪陆离。他与王家卫合作了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并凭借此片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一代宗师》之后,便有了这部《师父》。(请允许我忽略90%陈凯歌作品的,最直基片《道士下山》,毕竟wuli浩峰只是原著作者而已)《师父》在刚刚结束的52届金马奖中获得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编剧就是原著作者就是徐浩峰)、最佳动作设计三项提名,并最终击败《刺客聂隐娘》、《杀破狼2》等片一举拿下最佳动作设计,而本片的动作指导也不是别人,就是徐浩峰自己。
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胡金铨导演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执著。虽然拍摄的是外人看起来怪力乱神的武侠片,可是因为自己是明史专家,他热爱且盼望着还原真实的世界,明朝锦衣卫的服装、仿古建筑群都是经他考证得来,一丝不苟地真实再现的。胡金铨之后,武侠片的生态环境中就没有了这样的“实在”,徐克对武侠世界的追求不在真实性上,更多的是在炫技派的营造奇观上。从胡金铨到徐克,中国电影创造的武侠世界,虚幻而迷人,可是与此同时,当所有的动作和技术都似曾相识、逐步丧失更多的可能性之时,武侠电影的道路越来越窄了——直到一个奇人的出现。
在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专业介绍华语电影的英文刊物《华语电影市场》将徐皓峰作为封面人物,对其进行了专访。专访中认为徐皓峰的小说与电影的出现,挽中国独有类型片大厦之将倾。毕竟,随着张彻和胡金铨的逝去和徐克的转向,那个或雄伟或浪漫的江湖世界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徐皓峰所秉承的武学信念与唯真唯信的一招一式,其构建的武侠世界不同于任何武侠世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正在刷新观众对此的刻板印象,描画着充满变数的江湖新纪元。
徐皓峰凭借其武侠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武士会》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武侠小说《道士下山》更使得硬派武侠小说重新占据文学市场的一隅之地;多部严肃文学作品让其跻身于国内一流小说家之列,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也为他带来大量拥趸。之后其执导的影片《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均品质不俗,都于威尼斯、多伦多和金马奖均入围多项大奖,其个人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叙述方式在华语影坛初露头角。担任《一代宗师》武术顾问和编剧并荣获金像奖最佳编剧,加之又是高手后人,更令徐皓峰“武林宗师”的地位屹立经年。14年全新起航,首次涉足商业最新作品《师父》又是由徐皓峰本人同名小说改编,为观众展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武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