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首页 吉尼斯纪录 人类之最 中国之最 动物之最 植物之最 娱乐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五毛世界之最 > 艺术之最 > 正文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更新:2018-06-02

1八个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其间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尤其是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其中五次出现了(这)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字样。样板戏一词从此流传开来。最早的这八个样板戏,即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八个样板戏——其实并不是八个样板戏,在那个时候八有几的意思,其实真实的意思是指好几个样板戏,而八个样板戏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八个样板戏他们都是京剧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作。这是在文革时期对他们特有的称呼。因为这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推动文革的一大助手。

1八个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其间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尤其是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其中五次出现了“(这)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字样。“样板戏”一词从此流传开来。最早的这八个“样板戏”,即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整体上说其艺术成就要高于以后的“样板戏”,其中偏向于传统旋律的京剧唱腔也比以后的“样板戏”中的更易被戏迷们接受和认知。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文革时期,有一些被树立为文艺榜样的,以戏剧作品为主,加上少量音乐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其正式称呼为“革命样板戏”或“革命样板作品”,俗称“样板戏”。

2文革时期的八个样板戏是什么?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样板戏,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 ,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产生了一批和样板戏风格接近的样板作品。由于当时其他文艺作品被限制传播,所以样板戏和样板作品是当时中国人的主要精神食粮所谓样板戏(model drama)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民间依然有生命力。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3革命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样板戏”的创作,在“文革”期间,被描述为是与“旧文艺”的产物,强调它们开创“文艺新纪元”的意义。从题材来源和艺术经验上说,除个别外(如《海港》),大多数剧目在被纳入“样板”制作过程时,都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样板戏”是对已有剧目的修改或移植。

4 “八个样板戏”的由来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1958年毛泽东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和1959年庐山会议打到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之后,紧接着是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经济形式陷于空前的被动局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重名誉轻效益,重重工轻轻工,重城市轻农村,重国防轻民生,市场商品奇缺,城市居民生活变得日益困难,农村有数千万人饿死。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意义重大

最终,毛泽东不得不退到“幕后”(实际等于毛泽东承认自“八大”以后瞎指挥国民经济的错误路线了),他不情愿地推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到“前台”来收拾残局。1962年至1964年三年,中国实行经济紧缩和全面调整经济政策,农村出现了自留地,工矿企业开始实行按劳分配奖金制,城市和乡村有个自由市场,市场上商品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但是,一年过后,紧接着就是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最终致使中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热门文章推荐

阅读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