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的作者是海子,海子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歌。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海子的诗》的巅峰之作可谓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这一首句子就被后人所用甚多。《海子的诗》还有《夜色》、《亚洲铜》等著名诗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
《海子的诗》的作者是海子,海子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歌。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海子的诗》的巅峰之作可谓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这一首句子就被后人所用甚多。《海子的诗》还有《夜色》、《亚洲铜》等著名诗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海子的诗》中最浪漫的一句是“我走过许多条路,我的袜子里装满了错误”,不仅浪漫,也值得人们深思。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海子的诗》的相关内容吧!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答了诗人海涅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美好生活的向望,想找一所远离世俗的房子,想向众人传播快乐,让大家和自己一起快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事实上海子这首诗的本意并非表面所见的这样,起码他想表达的并不是幸福。
在《夜色》中,诗人简明地述说了他的人生:“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海子的纯粹。流浪,爱情,生存。这些生活中的真实的东西,对他来说,是受难。而诗歌,王位,太阳这些非现实中的,诗歌所指很明显了,王位是什么呢,应该是指理想,可驾驭的那种。而太阳,是心中的希望了。在受难中寻找幸福,在受难中拥有幸福。这,就是一个寻觅着,求索着的诗人。
作为一个统领全篇的核心意象,“亚洲铜”在此具有深刻的双重象征含义,它既是贫穷祖国形象的精妙比喻(“亚洲铜”在视觉形象上容易让人联想起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当成心目中的祖国),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亚洲铜”这个名称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生存景况的深沉广阔的文化反思。 这首沉挚坚实而意象诡异的诗在1984年的诗坛是很罕见的,而它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自1989年自杀之后,海子已成为一个传奇,一个为寂寞、忽视、成见和痛苦所伤害的天才诗人的原型形象。而传奇背后的真实是,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诗人中难得的有自觉意识的一个。他的语言敏感、幻象能力、诗歌理想以及理论建构在当时是独特的、激进的,也是不可重复的。
曾经有人责备海子一代的诗人,说他们不关注现实。那是对诗人的误读,也是对诗的误读。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不是从细枝末节入手,而是从本质入手。就好比一个哲学家在研究哲学问题,不会从个人入手,而要从整个人类来思考问题。海子,生活在物欲正在高涨,正在淹没一切的时代,人文精神正逐渐沦丧,蝇营狗苟,同流合污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常态,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海子坚持诗歌精神,坚持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坚持对光明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一种否定。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抒情短诗写于1988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