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首页 吉尼斯纪录 人类之最 中国之最 动物之最 植物之最 娱乐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五毛世界之最 > 中国之最 > 正文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更新:2018-05-31

知行合一其实并不是一个座右铭,其中更是有很多的哲学道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示的是知行合一肯定人的能动作用,并且认为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哲理含义,但是既然知道知行合一的这个道理,所以就要去实践,才能真正是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1) 知行合一的

 知行合一其实并不是一个座右铭,其中更是有很多的哲学道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示的是知行合一肯定人的能动作用,并且认为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哲理含义,但是既然知道知行合一的这个道理,所以就要去实践,才能真正是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懂得理论是容易的,实践是很难的,有人认为知难行易,领悟道理很难,实践很容易。比如朱圣人(朱熹)就主张知难行易,悟道是很难的,但执行似乎是很容易的。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王守仁却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这绝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一种高深的 处事和生活智慧,足以使人受用终身,所以它看起来很容易明白,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

词语释义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朱熹理学思想知行合一

在王守仁的“心学”体系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个比较重要的命题。“心即理”是王守仁哲学的逻辑起点,也可以说是他的宇宙观。他认为“心”便是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又是万事万物变化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