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说医疗机构做出来的事不符合规定呀什么的,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因为这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发生的意外事故或者是故事,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好好学习它。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1987年6月29日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说医疗机构做出来的事不符合规定呀什么的,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因为这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发生的意外事故或者是故事,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好好学习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1987年6月29日颁布的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制定的目的是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将医疗事故定义为: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最新的条例于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2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共计七章六十三条。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从法律来讲,医院承担责任必须要有四个要素:
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所以要保留好医院就诊所有的票据和病历,证明和这家医院有诊疗服务关系
2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有过错,法律规定患者要承担举证责任,从专业角度说清楚院方的问题在哪里
3 有损害结果-您的描述已经有损害结果了
4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你得证明院方的医疗行为导致了最后的结果。